清代翁牛特左翼札萨克银印

来源:民族文化宫   作者:博物馆   2014-07-14

翁牛特官印


翁牛特官印

现藏于民族文化宫博物馆的这枚清代翁牛特左翼札萨克银印,印面呈正方形,印纽为后坐前立虎,边长10.5厘米,厚2厘米,通高11厘米。印文阳刻满、蒙古两种文字,由左向右六行,左三行为蒙古文,右三行为满文,汉文译为 “翁牛特左翼札萨克印”。印座侧面以满、蒙古两种文字阴刻“康熙二十五年四月”。此印造于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是康熙皇帝颁赐给栋垈青郡王的重孙的官印。

翁牛特旗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境内,从清初开始,一直分为左、右两翼,也称为左、右两旗,1956年合二为一,称翁牛特旗。

旗是清王朝在建立统治秩序的进程中专门针对蒙古社会的一种政治安排。清王朝将蒙古部落以旗为单位建制,实行盟旗制,旗之上是盟。这种盟旗制来自传统的会盟,后来逐渐发展为社会组织制度,变为颁布清朝法令、处理蒙古事务的一种形式。各旗的首领即执政官称为“札萨克”,故旗又称札萨克旗。

札萨克,蒙古语“执政官”的意思,是清代统治者对蒙古地区所设旗长的称谓。各札萨克旗的长官由蒙古贵族担任,最初称管事贝勒或执政贝勒,1637年出现札萨克贝勒之称,1642年以后其称呼逐渐固定为札萨克。每旗置札萨克一人,等级依次为汗、亲王、郡王、贝勒、贝子等,一般可世袭。札萨克最重要的职责是管辖旗内的属民和土地,负责处理旗内行政、司法、赋税、徭役、牧场及旗内官吏的任免等事务。

清王朝在蒙古地区建立札萨克旗的过程是逐步完成的。蒙古各部的旗最早设于天聪八年(1634年),首设十三旗;至康熙九年(1670年),漠南蒙古24部设置49旗,总称为内札萨克(即内蒙古),至此漠南蒙古设旗管制过程基本结束。同时,清王朝亦不断向漠北、漠西蒙古各部扩张势力,经过康、雍、乾三代,蒙古其他各部也不断被纳入盟旗制度。

翁牛特旗是清朝首封的13个札萨克旗之一,该机构设于清崇德元年(1636年),当时分设翁牛特左、右二旗。翁牛特意为“神圣的山”,最初为蒙古部落名称,因原部落人信奉山神而得名。据史书记载,翁牛特部,原属阿鲁蒙古的一部分,是成吉思汗弟弟斡赤斤后裔的部落。还有另一说法,翁牛特即“有王的部落”。有人认为翁牛特部系元太祖之弟乌真诺颜的后裔,也有人认为其始祖是成吉思汗的二十世孙巴彦岱洪古立。对此目前尚无定论。明末,翁牛特部与阿鲁科尔沁、四子部落、茂明安、乌喇特、阿巴嘎、阿巴哈纳尔等多个小部统称为阿鲁蒙古,驻牧于呼伦贝尔地区,大约在额尔古纳河至石勒喀河以西一带放牧。皇太极天聪六年(1632年),部落首领逊杜棱及其叔父栋岱青率部归顺后金,受封于原藩地(即现在的赤峰市翁牛特旗全境、赤峰市松山区大部分、河北围场)。皇太极崇德元年(1636年),逊杜棱置翁牛特右翼郡王旗,世袭多罗杜棱郡王;栋岱青置翁牛特左翼郡王旗,世袭多罗贝勒。 

需要说明的是,关于翁牛特左、右二旗首封札萨克,在官方文献记载中互有不同。乾隆朝《大清会典》、《大清会典则例》、《大清一统志》和嘉庆朝《大清会典》、《大清会典事例》、《大清一统志》以及《钦定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传》、道光本《理藩院则例》、《皇朝文献通考》、《皇朝舆地通考》、《清史稿》等文献均把翁牛特左旗的首封札萨克记作栋岱青,右旗记作索音或逊杜棱,前者号多罗达尔汉岱青,后者为多罗杜棱郡王。而乾隆内务府抄本《理藩院则例》、光绪朝《大清会典》、《大清会典事例》和《蒙古游牧记》则有不同记载,栋岱青为右旗首封札萨克,逊杜棱为左旗首封札萨克,爵号亦随之颠倒。有学者依据有关材料,证明多罗达尔汉岱青一系始终由栋岱青一系承袭,而逊杜棱一系则始终承袭杜棱郡王一爵。故翁牛特左旗当为栋岱青所管旗,逊杜棱为右旗首封札萨克。

栋岱青死于清顺治五年(1648年),在其长子、孙子之后,其重孙于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承袭爵位和官衔。这枚银印正是康熙皇帝颁赐给栋垈青的重孙的官印。

官印是政权机构、官员的权力凭证,广泛钤用于各种公文,是职官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断建立札萨克旗的进程中,清王朝亦颁发札萨克印,这是清王朝对各旗札萨克封授中最重要的权力象征物,是札萨克权力地位合性法的重要标志物。清朝官印早期为满、蒙古两种文字,后期为满、蒙古、汉三种文字,在制造和管理上有着一套较为完备的制度,对于官印质地、钮式、印形、尺度、称谓、款识等都有严格规定。清代御宝质地以玉为主,银质官印是除御宝外实际印信中的最高品质,主要为一、二品要员用,三品以下皆用铜印;在钮式上,御宝用龙钮,公、侯、伯以及一、二品高级武官及边政大臣的银质官印都用虎钮,其他官员用直钮(后演化为圆柱钮)。翁牛特左翼札萨克印为虎钮银质官印,由此可见其品级。

清王朝推动了印与王权的神化,持官印者要在开印、封印与受印时顶礼膜拜,以示对官印的尊崇。因此,一年一度的官印封启是一个全国性的政治仪式。同样,蒙古各札萨克旗印亦有一年一度的封启仪式。其间各札萨克身着官服,通过隆重的仪式程序表达对皇权的服从和崇拜,也彰显札萨克对自身所拥权威的合法性的层层强化。

此枚清代翁牛特左翼札萨克银印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为研究清代的官印制度和设官镇守等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显示出蒙古社会各札萨克在清王朝的政治地位,也是清王朝时期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象征。
 

(文/冯昆思 图/张丹波)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