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下故人”展迎来“小客人”
来源:民族文化宫 作者: 2019-03-13
“爸爸,这个大环是套脖子上的吗?”“这不是项圈,是黄铜丝制成的大耳环,是黎族妇女的一种装饰品。有些地方每长一周岁,就要加戴一个耳环,到了成年时,往往每边耳朵都要戴上10~20个,重达三四斤,劳作的时候将它们翻到头顶,既是头饰又是耳饰……”

“灯下故人——一个德国人与海南岛的故事”自3月1日开展以来引起了很大反响,当年史图博征集的146件(套)文物、拍摄的200多张黑白影像吸引很多观众前来参观。这天展厅迎来了一批小观众,他们对这些展品产生了浓厚兴趣。“妈妈,这是什么呀,好漂亮呀,是做什么用的呢?”“这是发簪,它大多以鹿骨或牛骨制成,长15~20厘米,上面雕刻有两个戴着高帽的侧脸人像,同时配有各种动物纹、植物纹等,是黎族男子送给女子的定情信物。据说这个人头像是古代的‘雷神’……”在爸爸妈妈的讲解下,这些“小客人”看得津津有味,有的驻足观赏,有的静静思考,有的聚精会神地看宣传片。

一位带孩子来参观的家长说:“我特别喜欢民族文化宫的展览,这次我带孩子来参观,让他看看80多年前我国海南岛的生产、生活,让他感受一下我国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让他从小就知道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没想到孩子真的特别感兴趣。也许他不一定能够完全理解,但会慢慢理解的。民族团结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嘛。”

此次展览展出至3月18日,欢迎各位前来参观。
(文/穆慧贤 图/穆慧贤 王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