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博物馆协会民族博物馆专业委员会“博物馆与公众连接——民族与民族地区博物馆馆长高端论坛”召开

来源:民族文化宫   作者:博物馆   2018-11-26
    2018年11月24日,由中国博物馆协会民族博物馆专业委员会与民族文化宫博物馆共同主办的“博物馆与公众连接——民族与民族地区博物馆馆长高端论坛”在福建省福州海峡国际会议中心召开。来自全国民族与民族地区、民族高校的馆长们汇聚一堂,共同探讨“博物馆与公众连接”。此次论坛是“第八届中国博物馆及相关产品与技术博览会”的一项重要活动,来自北京、上海、吉林、内蒙古、贵州、云南、甘肃、青海等18个省市自治区的民族和民族地区博物馆的60余名代表参加了论坛活动。论坛由中国博物馆协会理事、中国博物馆协会民族博物馆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民族文化宫博物馆常务副馆长陶颖主持。
    论坛中,中国博物馆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博物馆协会民族博物馆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民族文化宫博物馆馆长兼展览馆馆长们发延以民族文化宫博物馆为例,从“新理念、新方法、新公众”三个层面论述了民族博物馆的多元连接,指出“博物馆要主动‘走出去’,把一种观念传播出去,培育新的受众”;云南省丽江博物院院长牛增裕提出,“民族博物馆要充分利用民族特色,通过多元连接,把自然与人文结合起来”;上海纺织博物馆馆长助理贾一亮认为“文物背后有一整套知识,通过游戏的方式,将场景和体验结合起来,增强观众的参与互动,实现博物馆的超级连接”;贵州省民族博物馆副馆长田军以贵州省民族博物馆的社交活动为例,讲述了贵州省民族博物馆的多元连接。湖北恩施州博物馆馆长董祖斌从“观念、机制、政策、办法层面”论述了“如何让文物活起来”,即“政府要重视文博工作、全社会认识要活起来、文博机构的认识要活起来”;辽宁民族出版社副主编金顺玉通过介绍辽宁民族出版社近年来与民族博物馆专业委员会联合,联动各民族博物馆出版《中国少数民族文物系列图典》,在出版方面的合作实现了少数民族图书出版工作的超级连接;中国民族博物馆副馆长郑茜从理论上对“超级连接的博物馆”的源流进行了梳理,认为“博物馆是历史与观念的连接”。
    论坛中,甘肃省博物馆副馆长王琦、青海省博物馆副馆长元旦尖措、海南省博物馆副馆长王辉山等参会代表就民族类博物馆如何借助新的科技手段,新建社会功能,拓宽公共文化服务等内容展开讨论,馆长们结合各自博物馆情况,就博物馆开发新观众、探索博物馆与社区、文化景观的联系,拓展博物馆社会职能等方面内容展开深度对话与交流。民族文化宫博物馆季涛博士对发言讨论内容进行了评议。
    此次论坛对发挥专委会的平台作用,进一步加强民族和民族地区博物馆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对博物馆理论和实践探索的思考,为凝聚力量共同推动民族文博事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博物馆与公众连接——民族与民族地区博物馆馆长高端论坛“在福州召开
《新观念、新方法、新公众》——民族文化宫博物馆馆长们发延

《民族博物馆的超级连接》——上海纺织博物馆馆长助理贾一亮

《多彩与共——新常态下的贵州民族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贵州省民族博物馆副馆长田军

                                                    (文/图:张斯齐)      
Baidu
map